找到相关内容248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已经修改。)  参考书目  一、 原典  1. 《杂阿含经》50卷 (宋?天竺三藏跋陀罗译)大正藏第2册,No.99。  2. 《大般若经》600卷 (唐?三藏法师玄奘译)大正藏第5、6、7册,No...取其水。时有行人,热渴所逼,绕井觅,无绳、无罐,谛观井水,如实知见而不触身。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、涅槃,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。”25如其所谓“如实谛观井水”、“非见审谛忍”、“有灭涅槃知见”的初期大乘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“七十七智”与“度疑清净”之关系探究

    缘起法则始终是必然如此、普遍如此的真理,所谓体证一分、清凉一分、解脱一分。  参考书目  一、原典  1. 《杂阿含经》50卷 (刘宋?跋陀罗译) 大正藏第2册,No.99。  2. 《阿毗达磨大...上面去,但不能说不是由于此缘而生一灯芯的灯焰。32  觉音为此说了一个偈:“譬如意界之后的眼识,不自彼处来,但在彼后生,同样的,结生之时是由心相续而起,前心破坏了,后心继之生。他们没有中间者,也无有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47574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1册,No.1。  2. 《杂阿含经》50卷 (刘宋?跋陀罗译) 大正藏第2册,No.99。  3. 《增一阿含经》51卷 (东晋?瞿昙僧伽提婆译) 大正藏第2册,No.125。  4. 《瑜伽师...如我去欲、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、入初禅,此名现在泥洹。1  有人以为入定即涅槃,持著这种邪见就成了学佛的大障碍。不得定,而急定则苦恼生;得定,则邪见生。此二极端皆因为前行不具足所造成。  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“心念处”之探讨──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2)

    度论》所说的“三空”在根本上仍有很大的差别,这是值得注意的。  参考书目  一、原典  (A)大正新修大正藏  1.《杂阿含经》50卷(刘宋.跋陀罗译)大正藏第2册,No.99。  2.《中阿含经》...修习七觉分已,当得二种果:现法得漏尽,无余涅槃;或得阿含果。”(《杂阿含经》卷27,〈734经〉大正2,196c1-3);“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,多修习已当得七果。何等为七?谓现法智有余涅槃及命终时。若...

    释如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547579.html
  • 龙树对“空”之诠释

    ,译者与出版者,表示谢意。  【参考书目】  (一)汉译大藏经:(依《大正藏》之经号排序)   《杂阿含经》五十卷(刘宋.跋陀罗译) T.vol.2 No...仗缘方生”,同样地,龙树会树立起“空”的旗帜,也是基于“人根转钝,深著诸法,十二因缘、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等决定相,不知佛意,但著文字,闻大乘法中说:“毕竟空”,不知何因缘故空,即生疑见,若都“毕竟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047910.html
  • 楞伽宗考

    》即是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或译为《大乘入楞伽经》。此经凡布四种译本:    一、北凉时中天竺沙门昙无忏译四卷本(约在四一二至四二三年之间)。此本不传。   二、刘宋时中天竺沙门跋陀罗译四卷本(...卷本,分卷虽然不同,内容是相同的,同是前面有一篇请佛品,末了有一篇陀罗尼品,和一篇总品。这三品是四卷本所没有的,显然是晚出的。菩提达摩提倡的《楞伽经》是四卷本,大概即是跋陀罗的译本。净觉的《楞伽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2.html
  • 繁体版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《修心要论》

    ,上党(今山西长治)人,幼时随舅任官所住沣阳,师事被称为〞青布明〞的惠明禅师。年 19 岁正式出家,〞博穷经论,游方道〞(杜朏《传法宝纪》)。后来,其师惠明对他说:〞蕲州忍禅师所行三昧,汝宜往咨受。...等经讲的空、不二思想和北凉昙无谶译的《大涅槃经》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《楞伽经》等经所宣述的佛性、如来藏思想对早期禅宗的禅法理论影响尤大。大乘心性学说为禅宗构建禅法体系提供解脱论的内在依据,空与中道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148120.html
  • 简体版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《修心要论》

    ,俗姓王,上党(今山西长治)人,幼时随舅任官所住沣阳,师事被称为〞青布明〞的惠明禅师。年 19 岁正式出家,〞博穷经论,游方道〞(杜朏《传法宝纪》)。后来,其师惠明对他说:〞蕲州忍禅师所行三昧,...《金刚般若经》、《维摩经》等经讲的空、不二思想和北凉昙无谶译的《大涅槃经》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《楞伽经》等经所宣述的佛性、如来藏思想对早期禅宗的禅法理论影响尤大。大乘心性学说为禅宗构建禅法体系提供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148121.html
  • 天台止观及其思想

    追慕古德祖师之伟业行仪,如智者大师之禅行道风,思想与精神  之实践,堪为今日吾人之规式。  (佛教文化学报三、四期)  注  释  [ 1]跋陀罗译,杂阿含经(大正二,阿含部下,六七页,上)。  ...’了。所谓‘止观’就是梵  语‘奢摩他’ (Samatha )‘毗钵舍’( Vipayana )的译语”。  佛教在中国发展至“止观”法门,可说是般若观照之具体显示:   云何修行止观门,所言止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848448.html
  •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“六识”说

    含经》卷第十,[宋]天竺三藏跋陀罗译,大正2·69.3。   [27]《大毘婆沙论》卷第二十一,大正27·109.1。   [28] 参见熊十力著《佛家名相通释》,...物体中有四用故。谓一剎心所法引起次后剎同类心心所,故立为因缘。即此开避,次后剎心心所法令得生故,立为等无间缘。即此能为次后剎心心所法所取境故,立为所缘缘。即此不障碍次后剎心心所法令得生故,立为...

    陆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749039.html